新闻照片的解读艺术
新闻照片的拍摄角度决定不了caption(图说),传播者和受众解读图片的角度才能。
所谓立场决定视角。
2018年4月,路透社播发了一组威廉王子的照片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。
单看第一张,恐怕会误读为剑桥公爵在公共场合对狗仔队做出了不雅的手势。
其实是温馨一刻:威廉王子夫妇喜迎第三个孩子。
2018年3月间高丽壹号对华的“非正式访问”结束之后,同样的场合却有不同的画面在传播。
用凤凰卫视资深东北亚问题分析师大飞先生的话说:两边的央视用了同样的逻辑对(画面)进行了加工剪辑。
这面的央视,当然是强调天朝上国的威严。
自古以来都是别人掏出小本本恭恭敬敬有闻必录,何曾看到北境之王(Kim in the north)以及第三届白头山最高尊严(Fuehrer III of Mount Snow)认认真真笔记别人的重要讲话?
而在那一边的央视画面里,金的太阳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。
主角只有一个,所有客场都能被剪辑成恩恩的主场。
媒体观察者贺先生的这段话,别的不评,至少对绿皮车的描述,颇为写实。
又如志愿军遗骸回归的新闻照片。
截至2018年3月28日,第五批志愿军遗骸由中国空军从韩国接回。
战争性质不论,给阵亡将士以国家级礼遇,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。
任何话题都能延伸到中必赢、任何场合都能找到大国崛起的角度,大抵是“战狼综合征”的临床表现。
这本是移交朝鲜战争中国士兵遗骸的肃穆时刻。
“就是想让女孩们看看左边太阳的后裔,再看看右边龙的传人”。
如此图说,迎来了如潮的点赞。
身高1米59.3的笔者,下意识拿出了护照,想看看背面除了那段耳熟能详的“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,不要放弃。请记住:在你身后,有一个强大的祖国!”外,还有没有这句——
“本主儿身高1米6以下者,将自动丧失护照持有资格。”
其实笔者也能像团团官微编辑那样,就着同一事件另外一个角度的照片,分分钟写出阅读十万+的图说。
外交战线的美男子毅公,他留给世界的印象是冷峻凌厉的眼神,以及咄咄逼人的食指。
用何点点老师的话讲,他更像断交部部长。
毅公自任驻日大使始,与历届东瀛外相的唇枪舌战所取得的优势,颇为人们津津乐道。
2017年马尼拉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,毅公怒怼霓虹国新任外相和野太郎,“你很好地完成了美国交给你的任务”。
可以说是指桑骂槐,一石二鸟了。
和野太郎向对方鞠躬敬意的照片,当然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情绪。
然而抓拍也是是双刃剑,毅公2005年担任驻日大使期间,这张与驻在国时任外相町村信孝的合影,就让人有些抬不起头了。
再加上会见的背景,乃2005年4月,北京、广州等地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,该国驻华使领馆受到冲击,町村信孝紧急约见了王大使。
单看王大使与町村外相的这张抓拍照片,再配上乱七八糟的图片说明,确实有些百口莫辩呐。
上面这组图片,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外事场合被人抓拍时,如不巧碰到自己起身或坐下,很容易吃亏啊,盆友们。
香港特别行政区前特首振英先生的这张照片,也是吃亏不小。
对这张照片最为广泛的解读是梁特首在内地高官面前“卑躬屈膝”,献媚之情溢于言表。
拍摄者还获得了摄影记者协会的特写组别奖。
这个奖项的新闻价值显然不高,立场和角度却很鲜明。
抓拍下的画面,很难反映全貌。
梁长官弯腰握手的对象是内地退休官员汤炳权,场合是2016年底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展览的开幕酒会。
梁是活动剪彩的主礼嘉宾,从身份和级别看,他似乎没有必要对汤先生作点头哈腰状。
梁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,已跻身state leaders行列,而汤的最高职务是广东省政协副主席。
所以还是那个道理:新闻照片传递的“事实”,往往没对应照片里的主人公所做所想,而是传播者和受众从预设的立场出发,做出了“合乎情理”的解读,或者更直白点,想象。
客观存在与主观描述之间的差异,广泛存在于照片、视频或文字之中。
这面是刻骨铭心的“抗美援朝”,一厢情愿的激情燃烧,天人永隔的血色浪漫。
而在那面的文献资料中,这面“志愿军”的参与,被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直接抹去了。
又想起大陆抗战“中流砥柱”的世纪争论。
红蓝拥趸各执一词,难舍难分。
谁也没法儿说服谁。
思来想去,似乎只能维持“一根柱子,各自表述”的现状啰。
END
随笔
传奇人物
正能量人物
南学笔记
朝鲜问题
传媒观察